找到相关内容27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的一生--八相成道

     深妙禅定诸魔降。 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,进入雪山中,日食一麻一麦,苦行六年,终觉此非解脱之道。调养色身后,于菩提树下寂然静坐,誓愿不成正觉终不起座。  太子坚固的誓愿,震动了魔宫,魔王波旬于睡梦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247227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?

    曾经得到过身心的愉悦,觉得这或许是一种觉悟之道。修持禅定,要有一定的体力作基础。为此,他在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的积垢后,进食了牧女所献的乳粥。经过调养,体力所恢复,就在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结跏跌坐,端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4949013.html
  • 纪念李公雪庐老师往生二十周年

    则深觉修持功夫实重于一切,凡三宝弟子均应重视行持,调养身体,使精神抖擞,方能为众人师,作狮子吼,令众人起信,……生承师诲训,以念佛为宗,平日仅持佛号而已,至于如何进一步之修持用功,使身体较常人健康,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650304.html
  • 朱元璋与佛门

      朱元璋与佛门  明太祖朱元璋(1328—1398),幼名重八,又名兴宗,号国瑞,濠州钟离(安徽凤阳东)人。明朝开国皇帝,在位31年。   朱元璋出身贫苦,从小给人放牧,受尽饥寒。元至正四年(1344),凤阳发生火灾和瘟疫,朱元璋的父母及兄长相继去世。元璋到皇觉寺拜释高彬长老为师,落发入了佛门。他入寺时,身体瘦弱,又有病。入寺后,有正常的饮食供给、调养,身体渐壮起来了。师父高彬长老对朱元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753555.html
  • 佛陀的安那般那观

    熟睡。养即是调养、培养、善养;如何用心控制人的情绪,而人的情绪是随气息的变动而变动,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息息相关的。综上所说,数息观基本功效,可调解身心的疲劳,近而可调治四大的病状。  现在...

    释沛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0253692.html
  • 关于八触的辨析

    出现。  二、禅定胜妙触相  修练者调身调息调心当深入定境〔所谓“欲界定”以及“未到地定”),身心虚寂,不见内外,定心安稳。适当地调养保护这定境,使之不退不坏,则心理无大变化,定力不断增长。在定境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156713.html
  • 从宗教神秘说到瑜伽

    信道还要得道,得道必须力行。要重功法和炼养术。  道教方术内容庞杂,大致包括养生术、外丹、内丹、斋醮及杂术等。养生术,又有炼气、日曝、辟谷、服食、导引、行气、房中术、饮食调养等等。据李约瑟《中国古代科学...

    涂建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458728.html
  • 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

    念佛法门,也都是要在定中修,定中证。也就是修证得念佛三昧。如何才能做到念时心息相依呢?这就要在念时注意调养呼吸,使呼吸能跟着念头走,使念头能够支配着呼吸。佛法修定讲安那般那,安般是梵语,安那是入息,般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359664.html
  • 一尊完美的苦行佛陀佛——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观感之一

    终于悟出苦行无益。在尼连禅河边,他洗去6年积垢,随后接受了牧女所献乳粥的供养,调养身体,恢复气力,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,双腿结跏趺坐,端正身念,静思冥索,发誓“我今若不证天上大菩提(觉悟),宁可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0461012.html
  • 峨眉山瓷佛古寺的沧桑史

    知县立即将此红绫证据列入档案。胡氏畏审,约与隆清私和,未成。不幸隆清染病,身无所依。遂到金佛寺师叔倡傅处调养。到病危交接寺事,将约据托付给师叔收存。并说,他死后,身靠师叔埋葬,寺归师叔顶焚。   此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0061656.html